首个“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研究基地”落户厦门大学
发布时间: 2015-07-14 浏览次数: 41

 20141118日上午,教育部评估中心在厦门大学召开“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研究基地建设研讨会”,同时,举行首个“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研究基地”的签约挂牌仪式。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和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基地协议。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高等教育大师潘懋元共同为基地揭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关领导,以及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和福建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吴岩主任首先就基地建设的背景、意义和基础、条件等发表讲话。他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的历史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变成了压到一切的重要战略任务。质量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提高质量?教育部顶层设计了“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在国际上,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监测逐渐成为一个“显学”,质量保障也已经在全世界成为热词。吴岩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存在着“一冷一热”、“一高一低”、“一新一旧”和“一快一慢”等四方面的较大反差,研究工作的热情、研究水平、研究套路、研究进度等较为滞后。他强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工作应该顶天立地,既要有理论指导,也要接地气,真正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吴岩主任认为,厦门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阵,与评估中心共同研制了《全国“211工程”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并且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有成功经验,因此教育部评估中心举荐厦门大学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规划所(UNESCO/IIEP)“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成为全球8所大学之一入选该项目。这些为教育部评估中心在厦门大学建立研究基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把基地放在这里是合适的。吴岩主任同时表示,评估中心今后将会在研究任务、经费和人员合作方面给予实质的支持,争取把厦门大学研究基地变成一个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有含金量的扎扎实实的研究重阵。

 朱崇实校长介绍了厦门大学自2005年参加首轮水平评估以来,以自我评估为抓手,坚持一年一度的教学评估,在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估、监测制度和机制,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他认为,在厦门大学成立研究基地,这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使命,同时也对厦门大学加快完善内部质量监测保障体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努力方向。并表示,厦门大学一定会抓住机遇,不辱使命,全方位整合国内外、校内外资源,举全校之力给予保障和支持。

 厦门大学基地负责人朱水涌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厦大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工作已有的基础、基地的筹建情况和基地今后发展的工作设想。他表示,研究基地成立后,将瞄准国家重大教学改革发展需求,依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的力量优势,比较分析世界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阶段特征,深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诊断、监测与评估,为国家制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并适时开展院校教学质量的诊断、评估并提供咨询服务。

 周远清和瞿振元对基地的揭牌表示热烈祝贺,认为这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工作将迈上新台阶。同时,他们希望研究基地的工作要牢记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要通过这一平台为全国高校提供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让其他高校可学、可做,从而推动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会上,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张维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等对厦大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上所取得成效表示赞叹,并介绍交流了各自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工作的经验和特色,并急切希望教育部评估中心年底之前也能为与签订共建的研究基地协议。他们均表示,要扎实推进研究基地的筹备工作,加强规范管理,夯实研究基础,以开放心态做好研究基地建设,合作共赢,互联互通,为全面实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五位一体”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研究基地的设立旨在依托各单位的专业优势、资源条件以及内部质量保障经验,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合作开展高校教学质量报告研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开发、教学质量常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各自的特色并打造品牌,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